2016年11月1日星期二

2016 March of the Living介紹

前言:
基於興趣,筆者參加了2016年英國代表團的March of the Living。一連六天和一群猶太人一起看大屠殺歷史,看他們對自己民族歷史的態度,和他們交流期間激發了很多我對自己國家歷史的思考,而且這幾天也學了很多猶太知識,還有幸和幸存者接觸,收獲非常多。除了獲得知識外,更是認識了新朋友,收獲遠比想象中多很多很多。

行程簡介:
幾天行程都很緊湊,睡眠不太足夠。早出晚歸。

餐飲:猶太餐,從以色列運過來。因為猶太餐肉類和奶不能同時吃,早餐肉類只有吞拿魚,還有黃瓜,番茄,芝士,雞蛋等。早餐時候要自己準備午餐帶上,沒有特定午餐時間,都在車上吃。晚飯較豐富,有五六個菜。

住宿:酒店都不錯,如果是單身人士會安排單人間

每天晚飯後都有討論/分享會。

去過的地方包括關於猶太人歷史的博物館,集中營,猶太會堂,猶太公墓等等,還有生還者分享時間

參加人士:
我參加的時候總共6輛車,共200多人,有大學生團體集體參加的。我所在的車都是成年人,當中大部分是中年夫妻,裏面有生還者的孩子及孫子。  我們的車大概有30人,當中2人為非猶太人。

每輛車都有一個bus leader及educator。我們的分別是Sheldon Mordsley及Maureen Kendler。他們都是從事猶太教育有關工作的。Educator會全程給我們講解。每年他們都會自己編輯一本書,裏面很多關於大屠殺的背景,尤其是關於我們要去的地方的歷史及相關歷史人物介紹,還有英國生還者介紹。

他們每年都會邀請生還者參加的,盡量安排一車一人。今年隨隊的有Arek Hersh, Eve Kugler, Renee Salt及Mala Tribich。這幾位生還者都可以google 到。他們在行程裏會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經歷,大家可以問問題。

由於全部都是猶太人,這幾天我學了很多很多猶太教知識,還聽了很多他們家族關於大屠殺的故事。雖然事情已經過去了那麽久,但我在這個營,感覺大屠殺事件就在我眼前。

2015年5月1日周日:
華沙猶太公墓(Jewish Cemetery) - Polin Museum

華沙的猶太公墓是全球最大的猶太墓地之一。在19世紀初期建立,在納粹期間停用。Educator帶我們去看一些較重要的人的墓穴及講解墓穴的設計,那是反映人的身份。納粹統治期間,這個墓地停用。當時猶太人住在ghetto。由於小朋友較不引起注意,很多時候他們就把食物偷運進去給父母,當時有80%食物都是偷運進去的,最誇張的有試過連一只牛都能投運進去。那些小朋友晚上就睡在墓地裏。晚上分享會的時候,有對夫妻就說,自己也有女兒,感同身受。孩子要為父母偷運食物,而不是父母給他們吃,晚上還要睡在墓地裏,想到這裏他們很心疼。

裏面介紹了幾個重要人物墓地,包括 Adam Czerniakow。他在Ghetto住的時候負責管理,後來納粹要他召集ghetto內的猶太人送去Treblinka的死亡營,他做不到就自殺了。為了紀念他,華沙有條街道以他命名。

 (下圖: Adam Czerniakow墓地)

我們還看了一些猶太名人墓地,二戰前的,例如世界語創辦人Zamenhof,他的墓碑可是用世界語的呢,還有三個著名猶太作家的墓碑,由於是名人,墓前可是有鎖的。當年下葬時,華沙市內還有上達10萬人送行。
(下圖:Zamenhof墓碑)
  

                     (下圖:三位著名猶太作家墓碑,注意墳前的閘,是身份的象征)
 

由於二戰時很多墓碑都被損壞,後人把這些破損的放在下面的墻裏。


对于大屠杀死去的人,墓园里面也有专门为他们设立的地方。

還有專門為猶太小孩而設的,下圖寫了“in memory of one million Jewish children murdered by Nazi German barbarians 1939-1945  ”



去完猶太公墓,我們就去Polin博物館[1]。"Polin"就是希伯來語“波蘭”的意思。這個博物館於2013年落成,是關於猶太人在波蘭的歷史,從古代到現代。博物館很大,可以逛一整天,但我們時間不夠,給我們一小時自由時間,之後和博物館創辦人之一Helise Lieberman【2】進行交談。她屬於Taube Foundation,現在在華沙從事關於猶太人教育研究工作。Maureen跟我們說了她的故事,她原來在紐約有很好的工作,20多年前到訪華沙,發現有些事情需要去做,就留下來了。她和我們交談中說到,在做歷史工作的時候一直有反思,大屠殺的事情需要教育下一代,只是他們知道之後,回到現實生活中去,這段歷史給他們帶來什麽呢?

周日行程結束,晚上就是分享討論。當晚和我分享的人問我,是不是在中國學習猶太歷史的。我才知道,原來南京大學有猶太文化研究所。大概1000年前,猶太人移民去開封,現在大概還有1000人口,有些人還移民去了以色列呢。在哈爾濱也有來自俄羅斯的猶太僑民,這些中國猶太人,真是很難想象。

2016年5月2日周一 :
早上華沙Ghetto -下午Lublin Majdenek集中營


Ghetto早已被毀,留下只有一道厚厚的墻 ,還有一幅地圖介紹。令人感動的是,至今依然有人獻花。我們團裏來自美國的Harry,他的父母當年成功逃離ghetto。他媽媽是和朋友一起逃走,他爸爸則是用蘇聯人給他們的武器和納粹拼,最後成功逃脫的。他爸爸以前在立陶宛一個村子住,25年前Harry去過,並且說當時住在他們房子的立陶宛人還問他們是不是要把房子要回去。今年他和侄子Greg參加這個團,並且帶他去當年他爸爸住過的村子。現在侄子是搞電影的,這些年來一直收集生還者的資料,希望造成紀錄片。

(下兩圖:ghetto遺址)


(下圖:位於華沙,裏面是常見猶太人的名字,用以紀念逝去的人)


隨後我們去了市內兩個紀念大屠殺的地方。

離開華沙,我們出發去Jeszywas Chachmej Lublin,這是個yeshiva,就是猶太人學習Torah(猶太教聖經,即摩西五經)的地方。這和基督教的神學院不一樣,猶太人會在不同的yeshiva學習的。我們在裏面兩個人一組學習,有筆記,那是rabbi(猶太教牧師)的講道,我一次見識這個,很有意思。裏面說到為什麽當初上帝只造一個人,那是因為這樣我們就不會說你是好人的後裔,或者壞人的後裔,我們都是同一人的後裔。

             (下圖:Jeszywas Chachmej Lublin)

           
(下兩圖:Jeszywas Chachmej Lublin裏面)
                             
                              
 (下圖:我們的學習筆記)

離開Yeshiva,我們去此行第一個集中營-Majdenek。這個集中營位於Lublin郊區,當時附近有民居,離得很近。Maureen跟我們介紹的時候就說,那個時候那裏的人肯定是知道集中營所發生的事。

為了紀念,集中營後來都是重新設計過的。Majdanek的特色是有個很大的陵,裏面全是人的骨灰。

說句題外話,關於集中營的情況,後來我去倫敦的Imperial War Museum這樣介紹過,那些身經百戰的士兵把集中營解放時,看到裏面情況都馬上吐了出來。

 (下圖上:Majdanek的陵,下圖中:陵裏面放有集中營死者的骨灰,下圖下:陵墓今天的人的獻花)


在這裏,我們一同讀了首詩,

Majdanek是個死亡營,裏面也有毒氣室。當時SS就是通過下面的門的空看看毒氣室的人死了沒有。

(下圖上:通往毒氣室前;下圖下:SS就是通過門的洞看看裏面的人死了沒有)


 (下兩圖: 焚化爐)



(下幾圖:Majdanek一景)



(下幾圖:當時營內的人住的地方,擠得不能翻身)
鞋子在集中營裏面是關乎生死的東西。在寒冬裏面沒有鞋子走路引起凍瘡,有些生還者就是因為太嚴重在解放後需要截肢。鞋子之前我在華盛頓的大屠殺博物館也看過,不過沒那麽多,當時也不知道鞋子的意義,在Majdanek看到的時候,很是震撼。
(下圖:死者的鞋)

  在集中營內,我們一起讀了一首詩。詩就在隨團送的那本書,是個營裏生還者,在多年後重訪集中營時,寫給她媽媽的。當時有人感動得哭了出來。詩的名字She waited for me,於1986年由Halina Birnebaum所寫。原文參考【3】,我這裏節錄一段出來。

She waited for me there, near the pathway.
She did know one day I would come
And would perceive her with all my senses –
My mother, beautiful and young
She waited for me there, near the pathway in Majdanek
Across from the "disinfection" barrack – the crematorium's ovens
After forty years I have come here from afar
And see her standing like Then – despite Death
Like on that night we were separated forever:
...
I have come here again
From another country,
A grownup woman
Yet the same girl I was Then
Whom she did love so much
And over whose fate she agonized.
....
今天晚上也有討論,大家討論後還在酒吧聊天。

2015年5月3日周二:
Belzec死亡營 - Lancut猶太會堂-Krakow猶太社區中心


Belzec死亡營是被毀壞得很徹底的一個,現在已經沒有當時的痕跡了,估計當時死亡人數達到50萬。這個死亡營的生還者只有幾個,所以能找到的記錄甚少。現在死亡營紀念墻上有當時住在附近猶太人的姓和名。進去後可以從兩邊頹垣敗瓦走下去,上面有德國及波蘭所有有猶太人被送去Belzec的地方名。現在Belzec還有個小博物館,關於這個地方的介紹。

(下圖:取自聖經約伯記)

 (下圖:現在Belzec設計是遊客從頹垣敗挖中走下去)
 (下圖:寫了猶太人姓和名的紀念墻)
(下圖:博物館)

 中午時候,我們去Lancut的猶太會堂(Synagogue Lancut),車上Maureen說她的奶奶原來就來自這個地方,是個大美女,後來被送了去英國。 這個猶太會堂是沒有被毀壞的,但今天已經沒有猶太人使用。裏面有個陳列室,放有猶太歷史物品及宗教物品tefillin。Tefillin是猶太成年男子早禱的時候用的。摩西五經有說,帶上tefillin是作為上帝帶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標記及紀念。

其實看博物館的時候,大家就發現那些猶太物品並沒有說明是什麽,猶太人一看就明白,我當時是因為和他們去,他們解釋給我聽的。後來Maureen說現在猶太會堂的看門人不是猶太人,所以對裏面的陳留物品也沒有標註。

(下幾圖:Synagogue Lancut)




(下兩圖:猶太宗教用品)


( 下圖:最右邊的是tefillin)

晚上我們到了Krakow,今晚安排是去當地的猶太社區(Jewish Community Centre[4]),聽英國團裏其他生還者的故事分享及會見當地的猶太和非猶太年輕人。

我們今晚聽的分享是Arek Hersh,生於1929年的波蘭。他說小時候雖然他生於波蘭,也說波蘭語,但也是受到波蘭人的歧視的。戰爭剛開始時,村內的男人被拉去做苦工,當中也有死亡的。當時只有十一二歲的他,後來被釋放回家,鄰居問他其他人如何,還是小孩的他就想著要撒謊瞞他們,說那些男人都很好。後來他被拉去奧斯維辛(Auschwits)集中營,這個營內每個人都有個編號,紋身在手上。說到這點,他當時強而有力的拉高右手襯衣的袖子,把紋身給我們看。在集中營裏面,他負責種菜,用人的骨灰施肥。

戰後他幸存下來,但父母都去世了,當時他大概17歲。當時和他差不多年紀的孩子大概有300人被送去了英國的湖區(Lake District)。他的太太當時引述了當年照顧這批孩子的人的一個小故事,我印象很深刻。這些孩子每個人床墊下都有很多面包,那是因為他們每當在桌上看到有面包時,就會馬上順走。這是在集中營因為過度饑餓落下的心理病。聽到這個故事後,本來就不浪費食物的我就更加嚴格了,那怕是一口面包也不浪費。說到這些孤兒,他太太說了一句我很深刻的話,"Nobody was looking for them, and they weren't looking for anybody."

雖然他經歷過極大的困難,他分享時是很有力, 但並沒有憤怒,很溫和的一個老人。

分享過後就是問答時間,當時有人問他會不會原諒德國人,他表示是不能原諒,但只是那個時代的德國人,不是現在的。他並且提到這次March of the Living活動前不久一個德國博物館開幕,請他過去,他當時不願意,但對方非常有誠意,他最終去了。在德國,他說那些學生對他非常的尊敬,人家對待他如貴賓。

他寫了一本書名為,A detail of history,當時也拿去現場賣了,親筆簽名的。

(下圖:A detail of history)

分享會後,組織方請了4個年輕人來,他們都是中心的義工,兩個是猶太人,兩個不是。波蘭在二戰後,很多人因為心理恐懼選擇離開,但也有很少部分留下來。年輕人分享他們對今天猶太人的看法,非猶太裔的都說不會歧視猶太人,猶太裔的也說一般沒覺得受到歧視。也有人問他們家裏會不會說二戰的事情,當中一位說家裏的老人不太願意說。猶太裔青年也說到他認識一位戰後的猶太老太太,和一個非猶太人結婚。丈夫必須她隱瞞猶太人的身份,她的孩子也不知道母親的猶太背景。

另外在中心得知,現在波蘭一些學校這樣教這段歷史,讓學生到自己的村子尋找那裏的猶太歷史。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去發掘歷史。

今晚這個活動大家都很喜歡,一來可以聽Arek Hersh的分享,二來請了幾位年輕人過來帶來很多活力。

2016年5月4日
Krakow猶太墓地-奧斯維辛集中營


Krakow現在有個專門的猶太區,商業性質的,裏面吃的猶太餐,但其實並不正宗。當時Maureen給我們介紹時,說的對於這個猶太區有兩方面的意見,一方面就覺得商業成分重,賣的猶太餐不正宗,但另一方面就認為,我們設立這個區來紀念猶太人,你們還想怎樣呢?

(下圖:Krakow猶太區隨拍)
 早上我們去了一個猶太墓地,二戰時這裏被破壞的很嚴重,是個垃圾坑。我們去的時候還有一些穿了猶太服的猶太人來參拜。據Maureen介紹,戰後墓地的石頭是亂七八糟的,人們憑記憶把它們盡量復原。有些墳墓上有小石頭,據猶太人習俗,去墓地的時候把一塊石頭放在上面,表示敬意(這也是團裏的人告訴我的)。

(下幾圖:墓地隨拍)




下午,我們去了奧斯維辛集中營,這是這段歷史最出名的一個集中營。今天主要去參觀,6號就是和各國的人一同參加活動。去奧斯維辛,生還者Renee Salt陪我們一起的。她生於波蘭,在集中營時和她媽媽一起度過。最後雖然兩個人都活了下來,但她媽媽不久就離世。她說當時因為有她媽媽在她才能熬過去。

她表達,其實自己沒想過會再來的。

我們去當日受害人住的營房,Renee陪我們進去,並且跟我們說了她當日的經歷。原來是給8只馬住的地方給20個人住,擠得沒地方睡的,她們就日夜在那裏坐著,不允許睡覺,不可以和別人說話。要是和別人說話就會馬上被抽打。或者軍官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隨便抽打別人。她說了一句話,“You don't even treat animals like this.”每隔兩三日納粹軍官就要她們集合在外面點名,如果有人不在的話他們就要在那裏站好幾小時。經常有人站著站著就倒地死去了。她今日再來這裏,向我們說當日的事,需要多大的勇氣啊!(【6】有當日她陪我們去的講話)

集中營現在除了有當時受害人住的地方,還有博物館,有死者進營拍的照片,也有生活照作為紀念。這裏有個很大的公共墓地,我們走到那裏時,團裏幾位猶太男士拿出禱告經文來(註:猶太教和基督教不一樣,是有固定經文的),一同念kaddish,那是專門在猶太喪禮上說的禱告經文。猶太人念經文的時候好像唱歌那樣,我當時也不知道他們在幹什麽,後來有女性團友告訴我他們在禱告。當時一下我的心被感動到融化了。那些逝去的人,也許和他們沒直接關系,而且已經過了70年了,他們依然為他們禱告,當他們是自己親人一樣。

除了死者的鞋外,這裏有個很毛骨刺然的展品,就是用死者的頭發編制出來的,由於不許拍照,我就沒拍了。

今晚分享會的時候有人哭了出來。作為猶太人,他們看著的感受很深。今天在墓地有個團友跟我說她的祖先就是波蘭的,說不定可能有人安葬在這。

 (下圖:Renee Salt在她當日在集中營住的地方向我們說她當日的經歷)
 (下圖: Arbeit macht Free,work makes you free,是奧斯維辛集中營標記照片之一)
 (下圖:奧斯維辛也有死者的鞋)
(下幾圖:受害人生活的地方)



 (下圖:營裏雙胞胎)

(下圖:奧斯維辛另一標誌照片-鐵路)
  
(下圖:死者一些遺物)

(下圖:為紀念死者而設的生活照)

 (下圖:奧斯維辛的墓地)

  在此我插敘一下和我們同車的生還者Eve Kugler的故事。她生於德國,母語是德語。她還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當時她和姐姐很幸運拿到簽證被送去美國,當時她大概8歲。在美國,她和姐姐分別住在不同寄樣家庭,中間也沒有聯系。她說在寄樣家庭感覺就像外人一樣。當時她一家五口,戰時在五個不同地方。很幸運他們五人都活下來,最後在美國團聚,但分開了八年,當時Eve已經不會說德語了,她媽媽又不會英語,見面時母女根本無法溝通。她媽媽戰後還一直做噩夢。在她老年的時候她出版了一本書叫The shattered crystals【5】,講述她戰時的經歷。她說出版的時候,她的美國老同學才知道她的事情。

2016年5月5日
Krakow ghetto的藥店-辛特拉名單的工廠-奧斯維辛March of the Living

藥店的名稱是Muzeum Historyczne Miasta Krakowa Apteka Pod Ortem,網址:
http://www.mhk.pl/oddzialy/apteka-pod-orlem

由於是活動最後一天,全球參加March of the Living的人都聚集在Krakow。今天參觀藥店的人非常多。這個藥店位於Krakow的ghetto,是非猶太人開的,當時店主Tadeusz Pankiewicz為了幫助猶太人,堅持不撤離藥店,為裏面生病的猶太人提供免費藥品。

 (下幾圖:藥店門口及內部)
 


看完藥店,我們就去著名辛特拉名單(Schindler's list)的工廠了。這個工廠今天還在用,所以不能進去參觀,只能在外面看看。

 (下兩圖:辛特拉名單的工廠)



 下午就是行程的高潮,在奧斯維辛集中營進行March of the Living了。二戰後期,當時德國大勢而去,盟軍逼到前線,納粹就把前線集中營的人撤離,搬到內陸的集中營,當中很多人是步行撤離的,這個過程就是march。撤離過程中,由於缺乏食物,衣物,天氣,本身疾病及走得慢被納粹軍官殺等等原因,很多人在途中死去,所以這個過程叫death march。今天,猶太人再到他們祖先遭受慘痛的地方,再進行一次march,所以這就叫March of the Living了。參加者按國家分批出發,步行三公裏到典禮會場,大家都穿同一件衣服,有些人會帶上以色列國旗。之後會有音樂演出,以色列官員發表講話
這個活動一年一次,不知道每年的這天奧斯維辛集中營會不會關,因為裏面有超過一萬名參加者。按慣例不同國家的人會交換徽章,當時Sheldon給了我們每人兩個英國的,和其他國家的人交換。在正式進行march之前,大家會集合在一起,可以隨意走動和其他國家的人交流。我當時和墨西哥的及阿根廷的人交換了。在正式出發時,我和一些英國老人交流過,一個表示自己不會買德國車,也有另一位老人表示對德國沒有好感。後來,團裏有個中年人說,德國的孩子應該都去集中營看看。可見有些人對德國還是有情緒的,不過在年輕一代該不常見。

全球各地參加活動的人是年輕人為主,畢竟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教育下一代這段歷史。美國是最大的代表團,其他遠方的國家包括南美,中美,南非也有。
經歷3公裏的march之後就到典禮中心。波蘭天氣多變,路上有幾天都是一時出太陽,一時下雨,今天也是。到典禮時剛下過雨,凳子都濕了。有個團友分享他們亂打亂撞之下去了VIP區,當時一個90多歲生還者坐在他的身邊。他年紀大,不能說話,但手上寫了張紙,說了自己被解放的日期,遞給身邊的人看。可以感受到這個生還者對經歷極大痛苦後被釋放的感受。
典禮可能每次主辦的國家都不一樣,所以風格安排也不一樣的。今年大家普遍覺得太長,音樂表演太多,有點喧賓奪主。另外就是雖然請了很多生還者出席,但沒請他們上臺(除了請了一位演講),我們覺得參加者很多沒見過生還者的,可以請他們上臺坐。
典禮有很多人講話,還有以色列官員現場視頻講話,值得一提的是生還者Edward Mosberg。他和太太都是集中營走過來的。他多次被邀請出席演講,都穿著當年的囚衣。今年他太太身體不好,由他的孫女兒穿著他太太的囚衣陪他出席。
Edward Mosberg的演講令在場所有人都震撼。他用非常激動的態度敘述了當年的慘況,他一大家子十幾人很多都死了。他越說越激動,大家都以為他快要心臟病發。他說了不能原諒。他的憤怒在他的表情神態,說話語氣都表露無遺。那種恨即使70年已經過去,依然放不開。 (他及其他人演講的youtube視頻鏈接在【6】)。當時還有主持典禮的人想把他拉下來,不過觀眾都一同反對。
後來Maureen和在英國大屠殺博物館工作的Lynda(她的博物館在後記有述)分享了她們見過的生還者演講。曾經也有遇到過極端相反,原來說好會出來分享,但真的要說的時候卻什麽都說不出來。她們遇到大部分的人都是平靜的,事前也會和家屬溝通好,以防演講期間有事發生。她們有遇到過生還者是不結婚的,因為情感被嚴重摧毀了。每個生還者都有不同故事,經歷大屠殺後有很多不同感覺。也有特別樂觀積極的,例如後記裏說到在集中營生孩子的Anka,當時我們在英國大屠殺博物館聽了她女兒Eva Clarke的分享。

這個march原來的意義是為了紀念當日受苦的人,只是現實這個活動卻有太多的歡樂氣氛。當時大家都穿一樣衣服,到處自拍,交朋友,感覺就像跑馬拉松一樣。
                                     (下幾圖:活動當日現場參加者)












 



(下图:地上的卡是参加者插上的)

(下两图:以色列号角)
(下圖:墨西哥人,估計參加過活動多次,和別人交換了很多徽章)


(下圖:上圖墨西哥人某年和香港交換的徽章)
(下圖:我和別人交換的阿根廷和墨西哥徽章)


                                                            (下圖:典禮)



這個活動就此結束,晚上還有分享會。有天我們討論到這個行程安排,我們去了3個集中營,另外還有猶太會堂,博物館等等,問問我們覺得是否合適。我們都覺得這個行程是安排的很好,雖然我們看的是大屠殺,但猶太會堂也是猶太人文化一部分,也該去看一下。還有就是去Krakow的猶太社區會堂聽生還者分享及會見當地年輕人我們也覺得很有獲得。

整體來說,這個活動是比我想象中能獲得的更多。我是本著了解這段歷史的心去看,然而最後獲得的除了歷史以外還有很多很多。首先沒想到在這裏會交朋友,所以還有後記。我後來同年7月份去英國時其中有個在倫敦的團友接待我,我們還和其他幾個人一同去Lynda所在的大屠殺博物館參觀。

其次,因為我和猶太人一起,他們跟我說了很多猶太人的歷史,習俗等等。我之前去過以色列,對猶太教的了解遠沒有這幾天多。在耶路撒冷,猶太人是很嚴格的,安息日不用任何電器,但英國猶太人雖然他們遵守安息日,但未至於手機也不用。而團裏也有世俗的猶太人(即什麽都吃),也有很傳統的。猶太人每天三次禱告,虔誠的成年男子會去猶太會堂一同禱告,規定一定要最少10人。我在酒店的時候天天也看到了。這個知識是在這個團學到的。

整個團裏我感受最深是猶太人對歷史的態度,這激發了我作為中國人對自己族人歷史的很多思考。今年已經是戰後第71年了,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尤其是年輕人還能聚集一起去走他們先人所走過的路,整個團裏經常看到的字詞是"Never again"。我看到猶太人付出很大的努力去記錄這段歷史,很努力的去教育下一代不要忘記。而每個國家的負責人都會拉贊助的,年輕人不用付高額的團費。英國方面,今年是第六年辦這個團,第一年據說只有10來人參加,現在一年比一年多,今年是200多人。組織者也是付出很大努力拉贊助的。另外,很多生還者很活躍的去分享經歷。其實絕大部分的人都是老了以後才走出來說的,他們要把這段經歷誇過去並且說出來需要極大的勇氣。他們這樣做,都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避免歷史再次發生。

對比起猶太人,我的感覺遠沒有那麽深。雖然他們不一定有直接親屬在大屠殺期間身亡,但他們真是感同身受。我還聽說過有猶太人不敢參加這個團,因為覺得太難面對。Maureen也說曾經有人想一個人去,被她極力勸止,因為情感上太難受,必須要家人扶持才行。而我作為一個外人,我只覺得恐怖,毛骨刺然,他們那種深刻的感情我是感受不到的。但從他們的態度,我看到他們在乎,知道是他們族人一段很悲痛的歷史,要去了解而不是隨著時間過去而忘記。不在乎的話,根本連看都不想看的。從這點我看到猶太人的民族性很強,我也明白到愛國表現有什麽,最基本是關心,了解,然後再進一步看看可以做什麽(這點後記還有感受)。

這個旅程大家都非常難忘,March of the Living英國官方網頁說是"life-changing journey",對猶太人說他們很多人是這麽認為,參加過這個團後就覺得不一樣了。我個人是畢生難忘,激發很多思考。他們旅程完結回家之後,都向身邊的人介紹這個團。

後記
我們團裏的Lynda是英國大屠殺博物館職員【7】。這博物館諾丁漢附近一個小村子Laxton,叫Beth Shalom,意思是house of peace,是個私人博物館,這個大屠殺博物館就連英國猶太人很多都不知道。他們定期會邀請生還者去分享,當時他們還在發展一個高科技項目,就是把生還者造成一個三維投影,預先給他們錄好上千條問題,以便他們那天不在,後人看著三維投影儀,對他們問問題,他們會回答,就好像他們還在世一樣。大家對她的博物館很感興趣。我當時就說,我7月底會去英國,到時候大家一起去。

7月底的時候我去了英國,在倫敦時,在團裏認識的M讓我住她的家裏,非常感謝她。我們約好一同去博物館,那個地方沒有公交車,只能自己開車。當時我們總共5個人。Lynda知道我們去還跟她的上司說,她的上司聯系我們並給我們專門安排了一天的行程,當時感覺我們像貴賓一樣。因為他們博物館要自負盈虧,我們有人去博物館時就馬上捐款了。後來我們知道他們制作三維投影成本很高,就想著幫他們籌款,也聯系上面所說在美國搞電影的Greg看看知不知道有沒有其他辦法。看到這個,我明白什麽叫真正的“愛國”。你愛第一步是了解,了解後看到自己有什麽能做就盡力去做。

介紹一下博物館,這裏原來是一家基督徒的家裏。家裏孩子知道大屠殺的事情,很想做些事,就問他們父母要這個房子,改裝成博物館了,所以在這麽一個偏遠的地方。這裏外面是個紀念花園,上面刻有捐款者想紀念的人的名字。裏面有禮堂,給生還者分享用。來這裏參觀的有很多學校團體,Lynda說有些學校離得很遠,甚至曾經有過大清早5點就出發過來的。

在博物館一個很重要要傳遞的信息就是欺淩,她分享曾經有學生聽到猶太人被欺淩的事後,馬上站起來說自己一定不會欺淩,這就是學習歷史的意義了。

今天的分享者是在集中營出生的Eva Clarke,2016年剛有本書叫Born Survivor,裏面是關於三個在集中營出生的嬰兒的故事,當中一個是她。她媽媽在進行death march的時候生她的。當時她在火車上已經三周,完全沒有食物及只有少量水。他們最後到達Mauthausen集中營(位於奧地利)時,她開始作動,當時她的體重只有80磅。作動的時候,她獨自一人從火車爬到大卡車上,而大卡車是載滿了屍體,還有患有傷寒等疾病的人。在大卡車上她根本不能動,就在那裏生產。當時嬰兒沒有呼吸,動也不動的,也只有報紙裹著。很快她們母女到達集中營,另一個同時囚犯的醫生替她剪臍帶及拍嬰兒,她才開始呼吸。她們沒有一送到集中營就被毒死,那是因為1945年4月28日時集中營已經沒有毒氣了,她在29日生。要是她們早些被送去也不能活下來。另外還有兩個在集中營生孩子的女人,整個懷孕過程都是自己面對,而且每天都做長時間苦工,在嚴重營養不良情況下都沒有流產,真是奇跡。

Eva Clarke說到一個故事也是令我很深刻的。在death march的路上一個農夫看見她媽媽那麽可憐給了她一碗牛奶,當時納粹軍官也看到不過沒有禁止。她覺得是那杯牛奶救了她的命。自從這個故事後,我覺得那怕是一滴水也是救命的,不能隨便浪費。

現在介紹一下博物館主體,是關於納粹期間的兒童的被送往國外的故事,叫The Journey。故事主人翁是Leo,是個在德國柏林生活的10歲猶太男孩。故事從他的家裏開始,到學校,商店,火車等,直到他坐兒童火車到英國。當中每一過程展出納粹宣傳的攻勢,反猶太的政策及反猶太主義。每一步的設計都是還原原來的,看著就好像真實的一樣。例如學校就是還原一個原來的教室,裏面的桌子還是當時在柏林用過的。此外,還有孩子的玩具和行李箱,都是真實的。當時那些孩子離開家裏去外國都是沒有家長陪同的,陪著他們的就只有玩具。我當時看到那些玩具和行李箱感受真是非常深。就簡簡單單的一個玩具,一個行李箱,多少的回憶,多大的歷史任務。尤其看到玩具主人對玩具的介紹時,我是非常感動的。

                                          (下幾圖:博物館的紀念花圃)

 

  
 
(下圖:到博物館分享的英國生還者的照片)

(下圖:博物館大樓)
  

(下三圖:The journey開始,首先我們去到Leo的家裏)




 (下三圖:我們到了Leo的學校,圖裏是Lynda為我們講解。由於沒經本人同意,照片做過處理)
(下圖:這些桌子確實是當年在柏林用過的)

(下幾圖:當時的商店,有反猶太標語)



(下兩圖;當時很多小孩就秘密藏在家裏的櫃子,第二張圖就是他們藏身的地方,照片拍的不清楚)

(下圖:火車,當時有專門的兒童簽證給他們逃去安全的地方,所有小孩都沒有大人陪同的)


(下圖:為了識別猶太人,當年納粹逼他們外出一定要帶的黃星)
(下幾圖:看到令我感動得不得了的玩具)

 
(下圖:曾經在收容所幫助孩子的人)
  
(下兩圖:當年孩子們用過的箱子)
 (下兩圖:當年逃難的孩子們的照片)
 
(下圖 :當年在湖區的孩子,右一站著的是Arek Hersh)
 



March of the Living和我們同車的生還者Eve Kugler當年也是上面孩子之一,她說其實當時她很害怕的,不知道前路如何。

據Lynda分享,有一個生還者分享,自己當年被人家藏在櫃子裏,納粹的人過來搜查的步伐聲,像噩夢一樣多年不能忘記,看過多次心理醫生也沒用,後來把事情說了出來,她就好了。

參觀這個博物館這段就是我March of the Living的額外收獲,是意料不到的。

離開倫敦,後來我去了湖區(Lake District),當時發現Windermere圖書館有個小小紀念花園,是紀念當年而那裏開展新生活的猶太孤兒,當時一下子想到Arek Hersh了。他們這個項目是2015年才開始的。我看到下面紀念碑,心再一次感動得融化了。已經70年了,他們依然記得。當年的孤兒很多已經去世,但他們還記得他們。

(下圖:位於Windermere圖書館前的紀念碑)
 (下圖:位於Windermere圖書館前的紀念花圃)

總括而言,這個旅程給我一生寶貴的收獲,期間感動時刻好幾個。聽說過無數的小故事,除了觸動了我的心外,當中還有對我有影響的。

【1】Polin博物館:http://www.polin.pl/en
【2】Helise Lieberman介紹:http://www.centrumtaubego.org.pl/personnel
【3】She waited for me: http://www.zwoje-scrolls.com/shoah/halina.html
【4】Krakow猶太社區會堂:http://www.jcckrakow.org/en/
【5】The shattered crytals :http://www.shatteredcrystals.net/
【6】2016 March of the Living典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ulKW1nPp1k&list=PLiDsKsm12xwD4A0Fzb4AcO9O2moD_vnJQ

如果只想看Edward Mosberg的演講,9:30開始他變得激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w8vyMPvc&index=16&list=PLiDsKsm12xwD4A0Fzb4AcO9O2moD_vnJQ

 這是我們團裏的人制作,關於整個行程點滴,包括Renee Salt在奧斯維辛的講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E389VMCvSI&list=PLVl8m98T66b4_qzov-nhzSCMlH7goSQMX
【7】英國大屠殺博物館The National Holocaust Centre and Museumhttps://www.nationalholocaustcentre.net/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